动力工程学报

  • 电站性能分析采样数据的可靠性检验方法

    董学育,胡华进,徐治皋

    提出一种基于动态预测检验方法的采样数据可靠性检查的算法,可以检验采样失真的错误。文中推导了动态预测的模型,从数学上证明了其正确性,同时在工程应用方面提出一些判断标准。该算法具有计算量小、节约存储空间、数学意义明确等优点,适用于检测点多而样本数据少的情况。图3参4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循环流化床传热综述(试验部分)

    程乐鸣,骆仲泱,倪明江,王勤辉,方梦祥,岑可法

    对国、内外在循环流化床传热研究领域发表的130篇文章进行了综述,总结在循环流化床传热试验与理论研究发展的现状和结果,讨论各有关运行参数的影响与传热机理。图8表2参10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6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利用偶极子涡流器强化层燃锅炉燃烧的试验研究

    沈月芬,郭志仁,曹子栋,庄正宁,邹峥

    用热线风速仪测量了常规层燃炉炉膛和带有偶极子涡流器的炉膛模型拱区的三维速度场。试验表明,偶极子涡流器在炉排上部产生的大尺度可控旋涡提高了向燃料着火区输送高温烟气能力,约比传统后拱的输送能力提高2~3倍。同时,这一大尺度可控涡所产生的离心力还能将高温烟气中携带的80%煤粉分离下来,不但为其燃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且降低了炉膛出口烟气的含尘浓度。图4参6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W型火焰煤粉锅炉炉内燃烧过程及污染物生成的数值模拟

    樊建人,梁晓宏,岑可法

    对W型火焰煤粉锅炉炉内气-固两相三维流动,传热和气-固两相湍流燃烧进行了全面的数值模拟,计算了在满负荷及50%负荷2种情况下,W型火焰煤粉锅炉炉内气-固两相流动、温度场分布和各气相组份浓度场分布,并进一步分析了污染物生成的规律,计算了NOx在W型火焰煤粉锅炉中的分布情况。图11表4参9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电站锅炉汇集集箱系统单相流体流动特性的研究

    缪正清,田子平,王恩禄

    通过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研究了电站锅炉汇集集箱系统单相流体的流动特性,获得了分析解。图1参3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夹套式文氏管喷水减温器设计计算中几个问题的分析和讨论

    娄刚,王孟浩,邬振耀

    主要针对当前夹套式文氏管喷水减温器设计计算,就文氏管的喉口过渡形式、沿环形通道的静压分布计算方法、环形通道尾部存在漏流区、内衬混合管出口存在涡流区及内衬混合管(又称保护套管)的压瘪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其中针对夹套式文氏管喷水减温器环形通道压分布计算方法的分析,是对《电站锅炉水动力计算方法》关于静压分布计算方法所提出的修改意见。图3参8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热、电、冷三联供应用分析

    杜垲,钱瑞年,杨思文

    通过热、电、冷三联供实际应用,分析了热、电、冷联产的经济性。利用当量热力系数的概念,并对热、电、冷联产中的氨水吸收式制冷机与氨压缩式制冷机进行了比较。在高压汽轮发电机组中,前者的当量热力系数是后者的1.39倍,在中压汽轮发电机组,前者是后者的1.2倍,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初投资基本上当年即可回收。图2表2参5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循环流化床锅炉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专家系统(CFBBEXPTS)的故障对象——异常参数因果依赖网络

    倪维斗,夏朝阳,王民汉

    讨论了CFBBEXPTS的故障机理和故障对象——异常参数因果依赖网络。因果依赖网络描述了故障对象(故障源)与异常状态参数(故障征兆)的对应关系。以等级网络下的热力对象的定性功能模型和模糊故障模型为基础,因果依赖网络的建立是一种新的知识重构。它是更高级和更深层次上的知识形式与表示。同时,它也是实现候选故障快速生成及诊断的基础。图3表6参8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自适应神经元网络的过热汽温智能控制

    范伊波,巨林仓,胡勇,李新成,李新康

    过热汽温调节过程是一个非线性时变过程。目前广泛使用的PID控制虽然有结构简单、鲁棒性强的优点,但也存在自适应性能差的缺点。作者利用神经元的学习特性,给出了一种神经元网络控制模型,并将其与串级控制相结合,形成了过热汽温智能控制结构。该结构可以实现参数的自整定,具有较强的自学习能力。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智能控制的有效性。图5参6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汽轮机监视保护仪表(TSI)的发展和建议

    陆文华,程卫国,钱安家

    介绍了汽轮机监视保护仪表的发展概况,对国内行业中几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用户仪表选型提出了一些建议。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动力设备中蒸汽喷注噪声的研究

    马宪国,陈之航,赵在三

    探索了动力设备中蒸汽在水下有限空间内喷注时喷注噪声的声源与辐射规律,发现蒸汽喷注噪声声压级及频谱和水的过冷度有直接关系;喷头孔径对最大喷注噪声声压级的影响不大;但较大的孔径可以使最大声压级出现的位置向低温处移动,而较小的孔间距可降低喷注噪声。同时发现蒸汽水下喷注噪声的产生机理和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产生机理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蒸汽或空气在大气中喷注噪声的研究结果不能直接应用于蒸汽水下喷注噪声。图9参11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旋转机械平衡加重面的优化选择

    傅永余,史挺进,顾晃

    针对最小二乘影响系数法在复杂轴系动平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条件数和校正质量平衡面优化选择方法,同时还探讨了西渥电气公司的平衡面影响贡献数优化选择方法的适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传统的最小二乘计算法。图2表8参5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异形粒煤料仓的设计和试验

    杨亚平

    长期以来詹尼克整体流动斗仓设计方法被广泛采用。作者采用该方法对实际斗仓中的几个特殊问题进行分析和简化处理,研究了在1个异形粒煤斗仓内产生整体流的取形问题,并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其结果的正确性。图6参3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汽轮机系统仿真中一种容积环节仿真模型及其解

    苏明,翁史烈

    在汽轮机等动力系统的仿真中,容积环节的处理及其计算稳定性是一个普遍遇到的问题。该文论述了在一定情况下采用基于质量和能量守恒的压力和焓微分方程组作为容积环节仿真模型的必要性,并针对因个别小容积环节动态响应较快给系统仿真步长造成限制的问题,给出了一个由直接积分导出的仿真递推式。该算式能允许采用较大的步长对容积环节进行仿真运算。对某汽轮机系统的实际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式处理这类容积环节的仿真计算,能有效地避免因小容积动态响应快而造成计算结果的不稳定。图3参3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